纸上谈兵背后的历史典故

发布时间:2024-09-04 15:09:36编辑:怀霞来源:

“纸上谈兵”这一成语,源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以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为主角。赵括虽然熟读兵书,却缺乏实际的战场经验,无法灵活应变。在长平之战中,赵孝成王七年(公元前260年),由于赵孝成王急于求胜,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,用赵括替代了富有经验的老将廉颇,结果导致了四十余万赵兵的投降,最终被秦军坑杀。

纸上谈兵背后的历史典故

赵括从小学习兵法,谈论军事,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。他曾与其父赵奢谈论兵事,赵奢虽未能难倒他,但并不认为他出色。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,赵奢说:“战争是生死之地,但赵括谈得轻松。如果赵国不让他为将也就罢了,如果一定要让他为将,那么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。”

当赵括将要出发的时候,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:“赵括不可以做将领。”赵王问:“为什么?”她回答说:“当初我侍奉他父亲,他当时做大将,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,他所结交的朋友数以百计;大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,他全都把它们送给军吏士大夫;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,就不再过问家事。现在赵括刚做上大将,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,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;大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,他全都把它们藏在家里,而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。他和他的父亲心思不同,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。”赵王说:“老太太不必为此忧虑,我已经决定了。”赵括的母亲接着说:“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,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,我能够不受到连坐吗?”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。

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,全部更改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,调换了军吏。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情况,便派出奇兵,假装败逃,却断绝了他的粮道,把赵括的军队分割成两部分,士卒离心。四十多天后,军队饥饿不堪,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搏斗。秦军射死了赵括。赵括的军队大败,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,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