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生麻中不扶自直:环境与成长的重要关系

发布时间:2024-08-24 18:39:25编辑:储霄来源:

这句话的意思是:蓬草过去常常长在田里,不需要扶持,自然能够挺直生长。它比喻了生活在好的环境里,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。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《荀子·劝学》中的两个例子。

在《荀子·劝学》中,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。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南方的一种叫做蒙鸠的鸟。这种鸟用羽毛编织巢穴,用发丝系在苇苕上。然而,当风吹来时,苇苕折断,鸟巢就会破裂,鸟卵也会破碎死亡。这并不是因为鸟巢不够完善,而是因为它的巢穴所系的地方不对。这个例子表明了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性。

第二个例子是关于西方的一种叫做射干的树木。射干只有四寸高,却生长在高山之上,面临着百仞的深渊。这并不是因为射干的木茎能够生长得如此高大,而是因为它所站立的地方的缘故。这个例子说明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。

蓬生麻中不扶自直:环境与成长的重要关系

荀子还通过许多其他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。比如,他提到蓬草生长在麻丛中,不需要扶持也能长得笔直;白沙放在黑泥里,也会变得和黑泥一样黑。他还提到兰槐的根叫做芷,如果把它放在滫水中慢慢浸泡,那么君子不会靠近它,普通人也不会佩戴它。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够好,而是因为它所处的环境影响了它。

因此,荀子强调了选择好的环境和接近中正之道的重要性。他认为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,游学一定要接近有才能的人,这样才能防止邪辟而接近中正之道。这是为了保持正直的品德和追求真理的信仰。

《荀子》一书今存三十二篇,其中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所写。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,分析透辟,善于取譬,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,语言富赡警炼,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。其中五篇短赋,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,对汉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。荀子也因此被尊称为“辞赋之祖”。
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,是战国末期赵国人。他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令。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提倡性恶论,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‘性善说’比较。他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