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饼的来历简介:从古代祭品到团圆象征的演变

发布时间:2024-06-07 17:09:33编辑:吕苑来源:

月饼,这一富有传统特色的食品,不仅是汉族人民喜爱的节日食品,更是中秋节这一天必食的佳品。它承载着团圆和睦的美好寓意,见证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深切期望。

月饼的历史悠久,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。在北宋时期,这种饼被称为“宫饼”,在宫廷内流行,后来流传至民间,当时俗称“小饼”和“月团”。到了明代,随着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日益普及,月饼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

如今,月饼的品种繁多,风味各异。京式、苏式、广式、潮式等月饼广为人们所喜爱。这些月饼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,更是寄托了人们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。

古代的月饼多为菱花形,与菊花饼、梅花饼等同时存在。而月饼这一名词的来源已无从考证,但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曾留下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的诗句,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。

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相传始于元代。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,纷纷起义抗元。为了传递消息,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,将纸条藏入饼子里面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。到了起义的那天,各路义军一起响应,起义军如星火燎原,最终成功攻下元大都。朱元璋为了庆祝胜利,传下口谕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,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“月饼”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。自此,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,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,而且只在中秋节吃,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。《帝京景物略》中记载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祭果饼必圆。”这表明在明代,月饼已经成为圆形,寓意团圆和美满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月饼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,品种也越来越多。大者如圆盘的月饼成为馈赠的佳品。

月饼的来历简介:从古代祭品到团圆象征的演变

1、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特殊的中秋习俗。例如在祭月之后,全家人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,这种习俗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。这种寓意团圆的历史轨迹在明朝的一些资料中得到了印证。

如今,月饼已经成为了传统与团圆的象征。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在节日庆典上,月饼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。在品尝月饼的同时,我们也品味到了家的温馨和亲情的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