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爱农读书笔记:鲁迅笔下的真实与情感

发布时间:2024-06-02 15:39:33编辑:朱晓来源:

在寻找散文写作的启示时,我偶然发现了《鲁迅散文全编》。这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书籍,成为我深入探索鲁迅文学世界的敲门砖。在众多篇章中,我选择了《范爱农》作为起点,因为它的开头就打破了我常规的思路,让我对鲁迅的写作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《范爱农》这篇文章并没有直接描绘范爱农的形象,而是通过一个新闻事件和留学生们的议论作为背景引入。这种非传统的开头方式,立刻引发了我对鲁迅笔下人物的好奇。随后,范爱农以一种独特的、引人注目的方式出场:“杀的杀掉了,死的死掉了,还发什么屁电报呢。”接着,鲁迅用“一个高大身材,长头发,眼球白多黑少的人,看人总像在渺视”来描绘他,使范爱农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
鲁迅通过一些描述展现了范爱农的个性和形象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这个人物的愤怒。我开始期待在接下来的叙述中,鲁迅会如何扭转这种“抑”的氛围,转向“扬”的描写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,我发现文章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或议论范爱农,而是更多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范爱农与鲁迅的简单交往。直到最后,范爱农落水身亡,而鲁迅对他是失足还是自杀表示怀疑,整个故事始终没有出现期待的“扬”的转折。

重新审视整篇文章后,我开始思考鲁迅是如何刻画范爱农的。虽然着墨不多,但范爱农的形象、语言和个性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这使我意识到,鲁迅的写作手法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描绘方式,而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情节设置来塑造人物。

鲁迅通过《范爱农》不仅揭示了范爱农悲惨命运的根源——那个黑暗的社会背景,也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ZF腐败的深刻批判。尽管鲁迅与范爱农有过书信往来,但范爱农的求助可能并未得到鲁迅的实质性帮助。这使得我对鲁迅的真实态度产生了疑问:他是真心想帮助范爱农,还是仅仅作为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?

无论如何,鲁迅的真诚和坦率在文章中得到了体现。他通过文字展现了范爱农的真实面貌,即使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理解或接受了范爱农。这使我反思写作的本质:是否只是记录和反映,还是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理解?

范爱农读书笔记:鲁迅笔下的真实与情感

最终,我意识到,《范爱农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范爱农的故事,更是鲁迅对那个时代社会的深度剖析和控诉。而这种控诉并不仅仅是针对ZF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,更是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警示和呼唤。

通过这篇文章,我不仅学到了散文的写作技巧,更深入地理解了鲁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。这让我意识到,写作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,更是对人性、社会和世界的深入洞察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