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《遣兴》:战乱中的父爱如山,期待重逢的深切呼唤

发布时间:2024-05-26 16:09:43编辑:邵会来源:

杜甫,这位唐代伟大的诗人,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,题材广泛,寓意深远。其中,对于民间疾苦的描写更是感人至深,透露出他深沉的仁爱之心和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。因此,杜甫的诗歌被誉为“诗史”,这一赞誉最早可见于晚唐时期。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,更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人文关怀。

《遣兴》这首诗,是杜甫在战乱时期,与家人分离,思念儿子的情感流露。诗中,他回忆了儿子宗武小时候的聪明伶俐,对客人的姓名一问便知,甚至能背诵他的诗作。然而,战乱使得他们一家四散,音信全无,他只能寄希望于儿子的母亲能够照顾好他。诗中充满了诗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担忧,也反映出他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深深痛恨。

杜甫《遣兴》:战乱中的父爱如山,期待重逢的深切呼唤

诗中的“骥子好男儿,前年学语时。”描绘出儿子宗武小时候的聪明可爱,让人不禁感叹诗人的父爱如山。而“世乱怜渠小,家贫仰母慈。”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,对年幼的儿子的深深怜爱和担忧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妻子的信任和依赖。

在诗的最后两句,“傥归免相失,见日敢辞迟。”诗人表达了他对早日与家人团聚的深切期望,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深深向往。

杜甫的《遣兴》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儿子深深思念的诗,更是一首反映战乱时期百姓疾苦,展现诗人仁爱之心的诗。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社会视角,成为了杜甫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