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国论知识点大解析:掌握这些,轻松理解六国兴亡背后的秘密!

发布时间:2024-02-21 18:09:41编辑:姜琴来源:

六国兴衰,千古话题。其中涉及的词汇、句式和背后的战略思考,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。

六国间的兴亡,与一系列关键词汇紧密相连。率,意指全部,六国皆因何而丧?赂秦,成为了关键。以,表因果,不赂者因何而丧?盖因失去了强大的援助,不能独自保全。固,意味着当然,战争的胜负,本不在于战力的强弱。举,即拿,为何轻易将土地献给秦国?然则,诸侯之地有限,若此消彼长,终有竭尽之时。判,断定之意,强弱胜负,其实早已注定。至于颠覆,其理本就应当如此。得,此处意为正确,这些观点,确实有其道理。迁,意味着改变,五国的命运,终究走向了衰败。与,结交之意,六国若能与秦国结交而非助其强大,命运或许不同。既,已经之意,五国已丧,齐国亦难免此劫。以、为、速,此处指用荆卿之计,却加速了灾祸的到来。再,两次,秦国对赵国的攻击,接连不断。洎、以,及至李牧因谗言被杀,令人扼腕。诚,实在可惜,智谋与力量皆不足,战败而亡,实属无奈。向使,假设之意,若三国各自珍惜其地,或能改写历史。数、理,天数与命运,六国与秦的胜负存亡,当与其相较。为、为,治理国家者,应避免被强大的威胁所胁迫。苟、从,若六国能坚守自我,不盲目跟随他国脚步,或许能改写历史。

在通假字方面,如“暴霜露”通“曝”,意指曝晒于霜露之中;“暴秦之欲无厌”通“餍”,满足之意;“当与秦相较”通“倘”,假设之意。

一词多义更是常见。如“非”字,在“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”中意为不是;在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”中指不对;在“才能不及中人,非有仲尼、墨翟之贤”中意为没有;而在“谪戍之众,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”中则表示不能。又如“或”字,有时表示有人,如“或曰:六国互丧”;有时指有时,如“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”;有时指有人,如“或以为死,或以为亡”;还有时表示或许,如“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”。

在词类活用方面,如“以地事秦”中的“事”字,原本是名词,这里用作动词,意为侍奉;“义不赂秦”中的“义”字,原本是名词,这里用作动词,意为坚持正义;“以事秦之心,礼天下之奇才”中的“事”和“礼”字,原本是名词,这里分别用作动词,意为侍奉和礼遇;“日削月割”中的“日”和“月”字,原本是名词,这里用作状语,意为一天天地和一月月地。

古今异义的词也值得关注。如“其实”在古代意为他实际上,而现代则常作为副词使用,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;“祖父”在古代指祖辈父辈,而现代则专指爷爷;“至于”在古代意为以致、以至于,而现代则常用于表示另提一事;“智力”在古代指智谋和力量,而现代则常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;“可以”在古代意为可以凭借,而现代则常表示可能、能够或许可;“故事”在古代指旧事或前例,而现代则常用于表示真实或虚构的事。

在句式方面,六国兴衰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。如“举(之)以予人”为省略句,“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,斯用兵之效也”为判断句,“赵尝五战于秦”为介宾结构后置句,“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”为被动句。

六国论知识点大解析:掌握这些,轻松理解六国兴亡背后的秘密!

难句的翻译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的钥匙。如“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”译为六国彼此都灭亡,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?“不赂者以赂者丧”译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。“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”译为送给他越多,侵犯他们就越厉害。“至于颠覆,理固宜然”译为以致六国终于灭亡,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。“至丹以荆卿为计,始速祸焉”译为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,才招致祸患。“洎牧以谗诛”译为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。“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”译为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。“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”译为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。“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”译为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。

六国兴亡,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词汇、句式与战略思考的集中体现。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方面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,还能从中汲取智慧,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