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牧童》教学设计:诗意生活,自由牧歌之旅

发布时间:2024-02-12 14:09:25编辑:盛亮来源:

教学目标:

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,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《牧童》。

深入理解诗句中的字词含义以及整首诗的意境。

《牧童》教学设计:诗意生活,自由牧歌之旅

通过想象与表达,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转化为生动的画面,并付诸笔端。

教学难点:

准确把握诗句的深层含义,体会牧童那份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的情感世界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引入诗人,激发兴趣

提及“八仙过海”的传奇故事,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中的“八仙”分别是谁。随后,引出唐代诗人吕岩,也即吕洞宾,并介绍其背景。指出《牧童》这首诗可能是他所作,从而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好奇心和对诗的兴趣。

二、初读古诗,感知整体

学生自由朗读古诗,力求通顺流利。

小组内齐读古诗,相互评价,纠正发音,特别关注“蓑”字的正确读音与写法。

学生再次自由读诗,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,并尝试通过工具书或学习资料解决疑惑。

教师汇总学生的疑问,并逐一解答,同时板书关键词汇。

三、深入研读,理解诗意

学生再次读诗,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小组研讨,深入理解诗句含义。

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,教师适时总结并解释诗句的深层含义:

    “草铺横野六七里”描绘了广阔无垠的草原景象;

    “笛弄晚风三四声”以笛声映衬出夜晚的宁静;

    “归来饱饭黄昏后”展现了牧童归家后的生活场景;

    “不脱蓑衣卧月明”则刻画了牧童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的心态。

全班齐声朗读,感受整首诗的意境与韵律。

四、想象画面,体悟情感

教师配乐朗读,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。

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画面,并尝试用语言描述。

学生配乐自读,体会诗人的情感,并将体会迅速记录下来,与小组成员交流。

全班分享各自的体会,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
五、情感朗读,背诵古诗

学生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诗意的理解,自由朗读《牧童》。

进行朗读比赛,个人、小组、男女生分别进行,教师适时点拨朗读技巧。

全班配乐齐诵,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与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