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戾恣睢:古代成语揭示的恶行真相

发布时间:2024-02-11 16:39:25编辑:师巧来源:

在古代文献中,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,常常用以形象地描述人或事物的特点。其中,“暴戾恣睢”这一成语,便源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。原文描述了盗跖这样的人物,他日复一日地残害无辜,行为凶暴残忍,聚集了数千人横行天下。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盗跖的恶劣行径,更在千百年间成为了形容人凶恶残暴、任意干坏事的代名词。

暴戾恣睢:古代成语揭示的恶行真相

这一成语的拼音为“bào lì zì suī”,其结构为联合式,意味着其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重要性。在发音上,我们需要注意“戾”字不能读作“lèi”,而“睢”字也不能读作“jū”。同时,在书写时,“睢”字也不能误写为“雎”。

从感情色彩上来说,“暴戾恣睢”属于中性成语,它并不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,而是客观地描述了某种行为或状态。这种描述使得该成语在日常使用中非常灵活,既可以用于批判那些行为恶劣的人,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极端或不合理的行为。

在用法上,“暴戾恣睢”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出现,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特点。例如,在清代李宝嘉的《文明小史》中,就有这样的例子:“这位新官,或是慈祥恺恻,叫人感恩;或是暴戾瓷睢,叫人畏惧,做书的人,都不暇细表。”

1、该成语在英语中的翻译为“extremely cruel and despotic”,这进一步体现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适性和重要性。

在成语故事方面,“暴戾恣睢”与春秋时期的柳下村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当时,为了逃避兵役,展跖组织人马攻占了启阳城和鄫城,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到9000人。这一行为使得官僚贵族们闻风丧胆,将展跖视为极大的威胁。因此,他们污蔑他为盗跖,并称其为“日杀不辜,肝人之肉,暴戾恣雎”。

“暴戾恣睢”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某些人的恶劣行径,更在千百年间成为了警示后人、提醒人们不要为所欲为的重要符号。通过对其含义、用法、故事等方面的深入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