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说:文言文翻译与探索

发布时间:2024-02-02 16:39:24编辑:仲孙飘来源:

《龙说》教案设计

《龙说》是《杂说》的首篇,文章以龙喻圣君,以云喻贤臣,借“龙嘘气成云”,然后“乘是气,茫洋穷乎玄间(宇宙间)”的传说,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,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,可以视为《马说》的姊妹篇。

一、教学目标

理解本文对比、类比等手法及其作用。

了解本文主旨,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。

感受、体验我国古代散文的文采和艺术魅力。

二、教学重点

理解本文对比、类比等手法及其作用。

了解本文主旨。

三、教学难点

龙说:文言文翻译与探索

探究本文的现代意义。

感受、体验我国古代散文的文采和艺术魅力。

四、教学课时:一课时

五、教学过程

布置预习

(1)阅读课文,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:湍濑(tuān lái) 蝂(bǎn) 小虫。蝂:古书上说的一种好负重物的小虫。) 薄(bó) 日 景(yǐng) 异 玄(xuán) 间 (2)朗读课文,力争熟读。要求读出语气语调,并在课本上作简单标注。

(3)给加点字注音:子之不知鱼之乐(yú) 也 既已知之矣(jì) 出游从容(cóng) 惠子曰(huì)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(ān) 庄子曰(zhuāng) 请循其本(xún)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(quán)

导入新课

用故事导入:古代思想家庄子和惠子是一对好朋友,有一天,他们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。庄子说:“白鱼从容地游来游去,这是鱼的快乐啊!”惠子反驳道:“你不是鱼,怎么知道鱼的快乐?”庄子回答说:“你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?”惠子反驳说:“我不是你,固然不知道你;你也不是鱼,所以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。”庄子微笑着说:“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。你刚才说‘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’这句话,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,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。”

思考:(1)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?他们二人的观点有何不同?

明确: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主要围绕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的问题展开。庄子认为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,而惠子仍然认为庄子不是鱼,安能知道鱼的快乐?其实质是庄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;惠子强调的是二人不是同类,无可相知。

(2)庄子对这些问题的论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和心态?

明确:庄子的观点体现了他的“无己”的人生态度,他以天地为庐、以造化为友,“游心于物之初”,即站在天道、自然的立场上看问题,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,自彼则不见,自知则知之,所以才能“游刃有余”,洞悉一切。正因为洞悉一切,所以才能无所粘滞、无所拘束、畅游于无穷的境地。在庄子看来,“有己”则不自由,“有己”则难与物为春,“有己”则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由。所以他说“至人无己、神人无功、圣人无名”。《逍遥游》中虚构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广阔世界,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;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”,“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。然而,在《外物》篇中却说“鲲”与“蝉”不能相遇,“鲲”已化为“鹏”,而“蝉”还在树上,“蝉与鲲鹏不知秋之九衢也”,表现出大鹏有飞天之能却仍然有所不能的局限性。这种局限性是什么呢?就是“有待”,就是“有待之逍遥”,即逍遥游还有所依赖或期待。《外物》在肯定“有待”的前提下讨论了如何超越的问题。“有待”的根源在于万物都有所“系”,“有待”就很难获得真正的逍遥游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