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岁之舞:探索青少年成长的汉语诗意表达

发布时间:2023-12-20 12:04:05编辑:黄馥来源:

在汉语中,我们拥有丰富的词汇来描述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状态,这些表达方式富有诗意且富有深意。例如,男孩子们在13至15岁期间,他们正在学习勺舞,这个阶段被形象地称为“舞勺之年”,源自《礼记.内则》。孙科在《革命逸史序》中也曾提及:“年逾舞勺,即加入兴中会,亲炙,从事革命。”

15岁之舞:探索青少年成长的汉语诗意表达

我们的语言中有许多类似的词汇,如“三十而立”和“四十不惑”等,这些都是用来形象地描述人们在特定年龄的生活状态和心境。那么,十五岁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又被称为什么呢?男子十五岁被称为“束发”,意味着他们已经将头发束起,标志着少年的成熟。而女子十五岁则被称为“及笄之年”,指的是她们已经长到了可以插笄的年龄,象征着少女的成年。

这种用特定词汇来指代年龄的方式,源于古代,人们不直接用数字来表示年龄,而是用与年龄相关的称谓。比如,“垂髫”用来形容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,他们的头发短而垂下,象征着无邪的童年。而“总角”则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,他们的头发被分成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状像两个羊角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些称谓也在变化。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孩子,这个词来源于杜牧的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而男子到了十五岁则要将总角解散,扎成一束,称为“束发”。男子到了二十岁,就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人,但由于尚未到达壮年,所以被称为“弱冠”。

三十岁被称为“而立”,意味着男子应该在这个年龄立身、立志。四十岁被称为“不惑”,表示男子在这个年龄应该对生活有了深入的理解,不再感到迷惑。五十岁被称为“知命”,意味着人们开始接受并理解命运的安排。六十岁被称为“花甲”,七十岁被称为“古稀”,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则被称为“耄耋”。最后,一百岁的老人被称为“期颐”,这是对他们长寿的祝福和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