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云十六州:历史、战略与影响

发布时间:2024-01-29 12:33:43编辑:仲孙会来源:

燕云十六州,也被称为“幽蓟十六州”或“幽云十六州”,位于今北京、天津全境,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和山西北部地区,这一带因其地理位置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其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自古以来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,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的天然防御阵地。

燕云一名最早出现在《宋史·地理志》中,这十六州包括燕(幽)、蓟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顺、云、儒、妫、武、新、蔚、应、寰、朔。其中,幽、蓟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东南方,其余九州则在太行山西北,地势居高临下。

公元936年,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,并向契丹求援。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,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。次年,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,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。这一举动使得中原数个朝代都无法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。燕云十六州的失去使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,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并入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不仅是该朝的经济最发达地区,而且也是辽朝“汉人”问题最突出的地方。燕云汉人在辽、金王朝统治北方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然而,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,辽、宋、金三个王朝却都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做法。例如,辽朝用科举、任官和婚姻来使汉人忠于自己,但又不信任大多数“非我族类”的燕云汉人,将其置于社会底层;宋朝因“胡化”汉人而歧视他们,指其为“番”、“虏”;金朝则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,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、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后,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。

幽云十六州:历史、战略与影响

另一方面,辽朝中后期的燕云汉人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,且在政治态度上没有固定倾向。他们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“心向中原”,而是以利益为中心,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,在辽、宋、金之间往来叛附,政治态度非常灵活。他们先协助辽朝抵抗北宋,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,继而又因对北宋政权的失望投奔金朝,并由此导致了金宋间的战争。

燕云汉人对三个王朝各自的发展进程、力量的消长以及北方政治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。高梁河之战是宋朝与契丹的一场关键战役。尽管宋军起初势如破竹,但最终还是惨败。这场战役对宋辽双方产生了深刻影响。从宋朝一方来说,从此再也不敢进行这种大纵深的突破。而对辽方来说,完全建立了对宋军的心理优势,燕云一带的军民也再不敢对宋军寄以期望。这种影响在雍熙北伐时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宋朝在战略上只敢采用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的方式,同时还寄希望于燕云人民的响应。然而他们没有想到,经过高梁河的惨败后,燕云人民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初那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。因此,在雍熙北伐的过程中,再也没有了辽国官军闻风而降的景象。每一座城池的攻占都必须经过血战。即使有投降的情况,也是在经过恶战后的被迫行为。